茯苓,中藥名。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。多于7~9月采挖,挖出后除去泥沙,堆置“發汗”后,攤開晾至表面干燥,再“發汗”,反復數次至現皺紋、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后,陰干,稱為“茯苓個”;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,陰干,分別稱為“茯苓塊”和“茯苓片”。用于水腫尿少,痰飲眩悸,脾虛食少,便溏泄瀉,心神不安,驚悸失眠。
1、《本草綱目》:茯苓氣味淡而滲,其性上行,生津液,開腠理,滋水源而下降,利小便,故張潔古謂其屬陽,浮而升,言其性也;東垣謂其為陽中之陰,降而下,言其功也。
2、《本草衍義》:茯苓、茯神,行水之功多,益心脾不可闕也。
3、《本草正》:能利竅去濕,利竅則開心益智,導濁生津;去濕則逐水燥脾,補中健胃;袪驚癇,厚腸臟,治痰之本,助藥之降。以其味有微甘,故曰補陽。但補少利多。
性味:味酸、澀,性平。
歸經:歸肝、脾、肺、大腸經。
我公司研發、代加工的多個食品級產品均添加茯苓,如鹿三寶固體飲料代用茶代加工、樺褐孔菌沙棘代用茶代加工、鹿鞭膏代加工等。
注意:茯苓味酸、澀,性平,陰虛火旺者忌服。此品不能代替藥物,作為疾病治療使用時必須遵照藥師或醫師指導。